11月8日,“VR/AR+教育”实验室( http://ar.bnu.edu.cn )走进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,开展“发挥教育技术优势,促进课堂教学更具活力——增强现实技术(AR)融入课堂教学研讨交流会之三”。与会人员有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原物理研究室主任、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陶昌宏,东城区教师研究中心高级教师王晓京,北京市第五十中分校校长林剑,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科研部老师武娟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“VR/AR+教育”实验室主任蔡苏及其团队成员王沛文、耿一敬以及五十中分校教师。
继3月27日齐晨和6月14日张伶霞的物理《光电效应》的公开课之后,本次会上五十中分校物理组组长周小勇老师进行《电场线》的现场公开课。周老师运用“VR/AR+教育”实验室提供的AR软件,将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电场线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看到,并自主探究等量同种、异种电荷电场线分布特点,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,提升了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,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并发挥AR教育技术优势,使得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规律变得立体可见、形象生动。在此之前,从2017年1月至11月之内,实验室团队成员与学校物理组老师进行了20余次面对面的研讨交流及多次网络沟通或视频会议,开展了系列运用AR技术与Pad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,并分别于3月27日和6月14日上了两场光电效应的公开课。
继3月27日齐晨和6月14日张伶霞的物理《光电效应》的公开课之后,本次会上五十中分校物理组组长周小勇老师进行《电场线》的现场公开课。周老师运用“VR/AR+教育”实验室提供的AR软件,将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电场线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看到,并自主探究等量同种、异种电荷电场线分布特点,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,提升了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,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并发挥AR教育技术优势,使得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规律变得立体可见、形象生动。在此之前,从2017年1月至11月之内,实验室团队成员与学校物理组老师进行了20余次面对面的研讨交流及多次网络沟通或视频会议,开展了系列运用AR技术与Pad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,并分别于3月27日和6月14日上了两场光电效应的公开课。
教师将学生平板投到讲台前大屏幕
学生运用AR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操作电荷,观察电场线以及测试电荷的受力
通过AR技术,学生们自己去碰、触、摸等的体验,增强了感性认识,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层理解。实验室将与学校继续深入合作,共同探讨如何借助增强现实技术提升课堂的时效性,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探究到知识的本质。
观看AR教学现场直播
陶昌宏老师发言点评
王晓京教研员发言点评
蔡苏老师发言点评
五十中分校物理组团队与校长、嘉宾合影留念